icon-search
icon-search

EP28 你知道我是誰嗎?拿掉頭銜跟職稱你還剩什麼?

EP28 你知道我是誰嗎?拿掉頭銜跟職稱你還剩什麼?

EP28精華重點

 

1.名片上的頭銜和職稱往往無法真正反映一個人的本質,而人的本質是由許多面向組成,如個性特質、價值觀、人生經歷等。

2.真正成功的人往往低調、親和,不會過於炫耀頭銜,反而透過平實的言行舉止展現內在的價值。

3.要了解一個人的本質,不應被頭銜和外在光環所局限,而是要觀察他的行為細節、言語用語,並與他真正交流對話。

4.不應被頭銜和職稱所束縛,而應反思自己更深層的人生價值和追求,活出內在真我。

5.在人與人的互動中,真正吸引人並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對方內在本質的力量,而不僅僅是頭銜。

6.我們應互相提醒,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只看表面,用開放包容的心胸來看待他人。

 

萬用收聽連結:https://portaly.cc/goodwill

斗內贊助:https://portaly.cc/goodwill/support

看廣告支持好節目:https://goodwill.pse.is/5wq7xq

 

名片起源,名片歷史,名片頭銜意義,認識一個人本質,看人不看頭銜,成功人士特質,真正的成功是什麼,專業頭銜迷思,職場頭銜重要性,頭銜與個人價值,活出真我,人生價值反思,知識本質能力,人際交往技巧,尊重他人本質

 

逐字稿:

 

[00:00 - 00:12] 哈囉各位親愛的朋友們 歡迎來到我們的Podcast節目 格外農品格來聊 我是子昂 大家好我是雅文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一些比較軟性 但是又有點哲學的題目喔

[00:12 - 00:24] 然後今天的題目叫做 你知道我是誰嗎 好像猜猜我是誰 拿掉頭銜跟職稱你還剩什麼 喔好 就是其實我們常常會在社會上

[00:24 - 00:37] 就是大家交流往來嘛 那我們就會談論你的身份是什麼 那這個身份很多人就想到說 是他的工作呢 還是說他在社會裡面的角色 他做什麼工作 然後或者他是什麼職稱 什麼背景這樣子

[00:37 - 00:49] 可是如果我們把這些標籤拿掉 那我們還剩下什麼 對過去如果你是接電話 聽到別人說你知道我是誰嗎 這些通常都是詐騙集團 那這個某種程度

[00:49 - 00:59] 其實也會反映在有一些人 他覺得他應該被認識 所以他可能就會先看到你 先問說你知道我是誰嗎 所以我們今天要來探討 這個題目

[00:59 - 01:11] 就是我們的身份是不是被我們的職業給定義了 或者是我們有更深層的特質跟價值觀嗎 對那為什麼這一集會聊這個題目

[01:11 - 01:23] 是因為最近就是我們在生活上 我這禮拜我去一場講座 那講座我去一個學校一個大學分享 然後剛好另外有一個老師 另外一個業師也去那邊分享 那最後我們就到

[01:23 - 01:36] 就是大家互相交換名片嘛 就在那個就是在那個學校系辦裡面交換名片 然後就聊天 那前面有一段聊天蠻有趣的 就是那個系主任就跟那個那個老闆

[01:36 - 01:48] 那個老闆我們叫吳董好了好不好 叫吳董 他不是真的叫吳董 然後就對他說不好意思 上次冒犯您的夫人的這樣子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然後吳董說什麼呢 他說沒關係沒事的

[01:48 - 02:01] 我再買個包包給他就好了 這句話引起我的興趣了 因為通常正常人不會這樣講話 就是感覺他除了家世背景很好之外 可是 其實有錢有錢人反而更不會這樣講

[02:01 - 02:13] 不一定啦 感覺好像好像把自己太太講得很笨的感覺 可能是太太只在乎名牌 有可能有可能 所以那個時候反而就開始就對這個有一點感覺 然後因為他是個蠻年輕的

[02:13 - 02:24] 就是跟我們年紀差不多的人 然後被稱呼為董事長這樣子 然後拿到名片的時候我就看 他名片上面滿滿的都是頭銜啊 然後學歷啊什麼留學的學歷 然後我就覺得奇怪

[02:24 - 02:36] 我常常遇過的一些大人物 反而他的名片是越簡單 就是不會寫得滿滿的什麼都是 然後另外呢在聊天的過程中 我就看到他他眼神常常在就是沒有跟我們對焦

[02:36 - 02:48] 他就是看看手機啊低頭看手機 然後低頭偶爾看看大家 然後講幾句話這樣子 那我覺得一般的社會禮儀上面好像也不會這樣子 所以就開始引起我對於這個人的好奇

[02:48 - 03:01] 所以我就去 後來因為他的名字實在是比較有辨識性比較特殊一點 所以我回家之後我就開始就想說 這個人實在是我很好奇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我就上去我們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那個

[03:01 - 03:14] 司法院的那個判決書系統嘛 去查詢 那一查就覺得這個名字因為他有辨識度 那一查然後剛好他的所在地的那個他的 法院跟他所在那個居住地是一樣的

[03:14 - 03:27] 那應該就是這個人 然後再看學歷背景也是他裡面的那個案件的敘述 這個人有幾件事情一個就是 他有欠中華電信電信費一萬多塊繳不出來 所以被強制執行

[03:27 - 03:37] 欸不是很有錢嗎 對然後就好像很奇怪 然後再看兩個事情 110年的時候酒駕 然後還沒有執行 有被判刑 111年又酒駕一次

[03:38 - 03:50] 那這個都有案件的那個判決書在裡面 那重點不是這個不是他酒駕 我想很多有錢人也會酒駕 重點是說司法院判決書系統裡面有提到他 說他家境勉持

[03:51 - 04:02] 勉持這兩個字我就沒看過 勉持不是那個勉持聽懂那個勉持 就是勉強維持 我仔細的意思就是說 勉強維持的意思

[04:02 - 04:11] 這個是在我們在警局裡面做筆錄的時候 可能會看到的 或者說法院的紀錄裡面可能會有的專有名詞 那這個就是勉強維持

[04:12 - 04:24] 那這個在這個意思就是說 介於貧寒貧富到小康之間的中低收入戶 都被定義在我們講法院紀錄

[04:24 - 04:37] 或者說警察做做筆錄的時候 他就會把你歸類為勉持 經濟狀況 然後他就要勉持 那依照內政部的統計就是說 全台灣的勉持族大概有二十萬人 所以慢慢變成網路上用語

[04:37 - 04:48] 所以大家網路上會說我是勉持族 就是代表說我是活在這個區間 法院都認證你是他會去調查你的經濟狀況 然後說衡量他是經濟狀況屬於勉持族

[04:48 - 05:00] 所以他的量刑就是稍微有調輕一點這樣子 那我就覺得不是啊 你不是一個董事長 不是好像很有錢這樣 原來他是假的這樣子 了解了

[05:00 - 05:12] 就是大家也學到一個新名詞 因為我之前也不知道勉持族這個名詞這樣子 那我覺得從這個故事來看 回去我們過往的認識一些

[05:12 - 05:25] 所謂真正的大人物 其實反而會是比較低調 那我先來定義一下 我們就是這個社會上所定義的成功 進入社會之後通常就是以你在 什麼樣公司任職

[05:25 - 05:37] 任職到的職位最高程度來判斷的情況 那你是不是一個成功人士嗎 這個世俗的定義是這樣子 那我來分享幾個案例啦 像是我們有認識一個盧董

[05:37 - 05:49] 他的全名是盧福淇董事長 那他的公司呢叫做暉華工業 那他是做金屬製造業的 那我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05:49 - 06:01] 暉華工業有多厲害 就是他是全世界最大的 船用化油器的製造商 那他的市佔率 全世界的市佔率是六成 嚇死人了

[06:01 - 06:13]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暉華的話 60%船不能動 蠻慘的 然後還有就是他也是 工業電腦的冷卻幫浦的製造商 然後市佔率

[06:13 - 06:25] 全世界的市佔率是50%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暉華的話 一半的工業電腦也都會過熱燒掉 不行過熱 電腦過熱真的很不行很焦慮

[06:25 - 06:37] 那這個盧董呢他蠻有趣的 他雖然是 一個你知道事業做這麼大的大老闆 但是呢平常不管出席什麼樣的場合 那大部分都是穿著工廠的工作服

[06:37 - 06:49] 對不對就是一套連身的服 然後灰色系的這樣 那跟其他大老闆比起來 其他大老闆可能都是西裝筆挺啊 所以現場有個穿工作服的人 真的還蠻顯眼的

[06:49 - 07:02] 不過我覺得那個就像是他的名片嘛 就是你看到遠遠就知道 啊盧董來了盧董來了這樣 所以我覺得其實他也是以 身為工業人為豪 而且呢他人真的非常客氣

[07:02 - 07:15] 然後非常好相處 而且我覺得他對於提拔後進 真的是完全不遺餘力的這樣子 那這個是盧董的例子 那再來是我們之前在 前面有一集的集數跟大家分享到

[07:15 - 07:26] 我們之前透過那個有參與慈濟第一屆的 青年公益計畫來認識一個我們導師 就是黃重球老師 那他是前經濟部次長

[07:26 - 07:38] 也是前台電的董事長 那黃重球老師那個時候擔任我們的輔導老師 然後有就是我們其實跟他見面了幾次 然後他主要輔導的內容 我覺得不是實務上面的事情

[07:38 - 07:51] 比較是讓你有心靈成長 對然後讓你可以更有勇氣的邁向下一步 對那樣子的輔導的過程 然後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到台北的時候 他主動跟我們約喝咖啡

[07:51 - 08:03] 然後到咖啡廳裡頭就是小小 我們就跟老師擠在小小的咖啡廳裡面三個人 然後聊得很愉快 然後最後老師還說 我們一起來拍照吧 然後老師就拿出自己的手機來

[08:03 - 08:14] 跟就是跟我們一起自拍這樣子 覺得那張照片很有趣 對所以其實我覺得真的想回來 就是所謂真的就是大家定義裡頭的成功人士

[08:14 - 08:27] 其實我們接觸到的啦 大部分其實都是低調而且很親和的 然後再來呢 我還想分享一個叫做張安卓老師 那他也是我們之前參與計畫

[08:27 - 08:39] 台大台大創創 台大創創的計畫所認識的老師 那張安佐老師他是 明基友達基金會的董事長 然後也是明基亞太區的總經理

[08:39 - 08:50] BenQ 然後他其實也有也是暢銷作家 就是他有出書 那書名叫做CEO奶爸 然後他總共有四個小朋友

[08:50 - 09:03] 然後年紀差了20 就是最大跟最小 對對對老師跟太太就是師母都很厲害這樣子 那我們之前也是在台北 然後有透過或是幾次透過線上的方式

[09:03 - 09:15] 很密集的讓老師訓練我們 那老師其實每一次都非常的仔細看 我們做出來的就是報告 然後告訴我們說有哪些部分要加強的

[09:15 - 09:27] 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是那個時候我剛生完小孩 然後有一次小孩抱著要哄睡 然後跟老師視訊 然後老師還說你抱著小朋友嗎 我說對 然後他就說那讓我看一下讓我看一下這樣子

[09:28 - 09:41] 然後我們到台北去的時候 老師也有請我們到他家裡去 對對就是去聊聊天啊喝個飲料這樣 就是也跟師母認識一下 那老師真的也是一個非常非常親和的老師

[09:41 - 09:53] 就是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有聯繫這樣子 然後過年過節我們也會寄禮品送給老師這樣子 所以我覺得就是反差很大啦 就是真的越大的人物

[09:53 - 10:06] 他們越不會彰顯他的頭銜 但是有的時候 其實你從他的氣質或他的氣場 你就可以感覺出來 這個人是有深度的這樣子 對而且其實我覺得重點就是

[10:06 - 10:18] 如果你把頭銜拿掉 像我們剛剛講這幾個老師 我們是我們現在聊 我們是可以看出他的本質的 我們知道他是什麼 比如說你說張安卓老師他可能是一個 他是一個很強的一個奶爸 然後帶很多小孩

[10:18 - 10:31] 他會帶小孩到處去玩 然後黃仲裘老師他是比如說佛學很深 還有心靈成長的部分他很了解 很能夠跟大家分享他的人生經歷 然後盧董是他以工業人自豪 他覺得製造應該要怎麼樣

[10:31 - 10:44] 他的專業是這個 他不會跟人家講說 他是一個什麼董事長什麼董事長 是這個人他的特質是什麼 那個很明確的印象在這裡 對所以相對來說 我有幾次蠻特別的經驗就是

[10:44 - 10:56] 我有時候去台北 這幾個經驗剛好都在台北啦 就是我去台北參加一些交流會 然後有幾次就是交流會 就是比如說社會企業的交流會 或者一些媒合會 然後交流就現場聊聊天

[10:56 - 11:08] 那我就會跟人家聊聊天 然後就說怎麼樣怎麼樣 就可能聊一些我感興趣的事情 然後我就聽到對方說 你知道我是誰嗎 我知道你是誰啊 那個我第一次聽到是

[11:08 - 11:21] 那個某某報紙的總編輯 他說你知道我是誰嗎 我知道你是誰啊 但我就是想跟你聊天 我沒有要就是要找你幹嘛 我就是想要聊 比如說你身為報社的人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而已 然後第二次是

[11:21 - 11:33] 我去上一個美食節目 然後那個主持人突然脫稿說 欸那個 果醬可以怎麼吃怎麼吃 那我就說 欸你真的很懂詞欸 你真的很厲害 然後他就說

[11:34 - 11:46] 你大概不知道我是誰吧 這樣子我就很驚訝 欸我知道你是誰啊 那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所以 欸你不會因為這個 而改變我們之間的溝通 我們溝通是本質的溝通

[11:46 - 11:59] 我想跟你聊事情的本質 我不想要就是 針對你是誰這件事情來 來討論或做文章這樣子 所以我覺得那個人跟人的互動 好像欸這些人如果他 被拿掉那個頭銜之後

[11:59 - 12:11] 他自己是什麼 我會擔心他可能會有點 會有點 蠻辛苦 就是因為我們必須快速交流 是透過這個頭銜 所以好像大家都只看到這個頭銜 其實我想要知道是你的本質是什麼 我想要知道

[12:11 - 12:21] 你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是什麼 你對這個想法是什麼這樣子 所以 這個就讓我回去想到說 所謂我們現在在社會上交流 都是拿名片

[12:22 - 12:34] 那我們在回溯他的 就是請溯其源 回溯到他的起源就是說 名片是怎麼來的大家知道嗎 大家有聽過名片的起源嗎 怎麼來的 有一句成語叫做

[12:34 - 12:47] 投刺在門 那那個刺是魚刺的刺 那其實以前從 最早的時候我們講歷史就是 戰國時代就會有 我們講用竹片或者是 木片做的那個叫接

[12:47 - 13:00] 或者叫刺 他就是 上面會寫說 就是譬如說因為那個時候很講禮節嘛 那拜訪的時候我必須先寫 把我的這個一些 學經歷背景寫在這個竹片或木片上面

[13:00 - 13:12] 然後拜訪的時候就拿出來 那這個意思是什麼 我們才分得清楚我們的輩份 高低輩份 比如說我寫說 我是某某老師的學生 那我們見面的時候就會 那你是老師

[13:12 - 13:24] 那你是學弟還是學長 那我們就知道我應該敬你酒還是幹嘛 這個是最早名片的由來 一開始是從戰國時代開始 然後慢慢的到後來的時候就會變成是說 拜訪的時候我就寫

[13:24 - 13:37] 可能你不在 我就把它插在你的門上面 所以就叫 才叫刺 我說我有來過 那我是誰這樣子 Oh memo紙就對了 就是這樣 木片就插 因為這木片紙大概不行 所以那個時候漢朝還

[13:37 - 13:49] 紙還沒有很普及 所以用木片插在上面這樣 或者竹片 那到了後來 到宋朝跟就是宋元之後 就慢慢的那個科舉制度就比較盛行了

[13:49 - 14:01] 所以有一句成語叫做自投名刺 就是那個時候的一個詩人叫做元稹 元稹他 他就是為了找公關 他就是為了找公關的工作 所以就帶著他的那個 那個名片到處去投

[14:01 - 14:12] 那所以說從宋朝之後科舉開始興盛之後 你就知道考試就會有人考好 有人考不好 那考不好他就會在名片上面寫說 我是哪一年的 比如說哪一年的進士 或哪一年的秀才

[14:12 - 14:25] 那可能去找一個師爺的工作 或者當一個老師 這個就是名片它的由來 所以我們從這些典故就知道說 名片的 為什麼會有名片 還有名片上的資訊 或者說職稱 頭銜這些意義

[14:25 - 14:36] 就是為了讓你在拜訪的時候 分清楚高低倍分 因為這個跟禮儀有關係 或者說後來演變成 變成找工作上面寫上自己的學經歷 讓別人來認識你

[14:36 - 14:48] 所以過了這麼千百年之後 拿出名片來 他的用意還是一樣 我們大家在社會上往來交往還是一樣 就是看分清楚你比較大 你是董事長 你是總經理

[14:48 - 15:00] 或者說你學經歷是怎麼樣 那當然這個是為了找工作 或者找合作機會 當然是加快我們在社會上交流合作的速度 因為現在工商社會 其實你回溯到那個本質

[15:00 - 15:10] 我們好像你透過這個名片去認識人 好像有一點把這個人給扁平化或者簡化了 所以這一點是我覺得我們必須要 大家自我提醒跟留意的這樣子

[15:11 - 15:22]  因為人的本質其實是獨一獨二的 而且老實說人會換工作 就是你應該有經驗可能同一個人 也許你拿過他兩三次 不同公司的名片這樣子

[15:22 - 15:34] 所以當換了工作之後 你的工作你的職壓可能會改變 可是你的本質是不會變 所以其實人就是透過自己的個性的特質 或者是你的價值觀

[15:34 - 15:46] 再加上你人生經歷 組合起來才成就成為你這個人 那如果說今天拿掉頭銜跟職程 那每個人一樣會擁有自己獨特的生命軌跡

[15:46 - 15:59] 然後你的個性跟你的內在的原則 就是你對於這個生命有哪些原則跟堅持 也一樣是留在你的身體裡頭的 那這些才是構成一個人的核心部分 你覺得呢

[15:59 - 16:12] 對其實這樣真的是 就是這個看法是正確的 因為我們真的不能靠一個人的頭銜 或者說職程去認識一個人 那比如說一個很成功 我們剛剛講說成功的老闆 他可能他其實內心裡面

[16:12 - 16:25] 他是一個喜歡熱愛烹飪或喜歡冒險的人 我們有一集跟大家分享 那個天皇他喜歡那個鰕虎魚 他其實是一個研究人員 所以你如果跟他聊天皇我尊稱你 可是這樣好像是表面上的搜求

[16:25 - 16:37] 可是如果你跟他聊鰕虎魚 他可能會很高興 他可能會更希望你跟他聊天皇他可能會很高興 他可能會更希望你跟他聊天 對對對對對 這才是他的本質嘛 那另外或者說我們講說 可能有一個人他是單親媽媽 你看他可能 可是問題是他的內在可能很堅強

[16:37 - 16:50] 因為他帶小孩 他可能有很強的那個能量這樣子 所以這個其實才是人的本質 我們把那個外在的那個光環 或者說名分或者是名位把它拿掉 我們才看清楚一個人的內在本質 這個就是我們在講說

[16:50 - 17:02] 其實有時候要互相提醒一下 就是不要講說你知道我是誰嗎 我有時候會這樣想說 這句話其實某種程度會代表我對於 自己的那個權位其實是很在意的 那你知道我是誰嗎

[17:02 - 17:15] 其實你應該去想 你自己知不知道你自己是誰 就是當你有一天退休 或哪一天離開這個職位 你到底是誰對不對 還有一些更誇張的 就是有一些像在嗆聲的 你知道我是誰嗎 鄉民哏 你知道我是誰嗎

[17:16 - 17:28] 或者說你知道我爸是誰嗎 你知道我媽是誰嗎 這個時候反而我就想說 可能你真的不是誰 就是你才會還要連你自己都不行 還要借重你爸媽這樣 拿掉了這些東西之後 你就真的不行了

[17:28 - 17:39] 你真的不懂我是誰了 對對對 我覺得真的要學習用開放 跟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他人 我覺得我們自己也都在學習的過程

[17:39 - 17:51] 因為畢竟我們在創業或是職場的路上 你跟很多人遇到 第一次認識其實是透過交換名片 來認識的 那我們怎麼真的跳脫了頭銜之外

[17:51 - 18:03] 去真的可以怎麼講 真的看跟你眼前的這個人交流 而不是只是在乎 你認識他的時候 他的頭銜或他的位置是什麼 我覺得這件事情應該是比較重要

[18:03 - 18:15] 而且可以比較長久的交流這樣子 那這個如果能練起來 真的是一個很寶貴的能力 那子昂還有什麼建議嗎 我覺得其實我們真的要隨時要提醒自己

[18:15 - 18:27] 就是你不要太去看那個頭銜跟職稱來判斷別人 那有可能你越這樣 搞不好你就越容易被騙 因為他就是靠這個來 你就是只用這個來判斷 其實有時候我們會看一個人的行為舉止 或者說他的假設的行為舉止

[18:27 - 18:40] 或者說他講話的用語 或者說他一些小細節 比如說一個人 他為什麼大家都在吃飯 他會好好把東西收好 這就是一個細節嘛 所以我們要去觀察每一個細節 那個一個狀況

[18:40 - 18:53] 我記得我們之前有時候就是 有幾次就是因為我們是社會企業 然後跟大家分享 然後有人就會說 我覺得你們是做真的 因為你們你不是只有像一些社會企業空講 你們都會帶環保杯環保筷

[18:53 - 19:05] 我說你真的有在注意這些事情 所以有些聽眾會來跟我們分享這些事 所以你要去觀察細節 然後了解每一個人 他其實有很多面很多立體 因為他不是平面 名片就像一個平面 他其實有很多面

[19:05 - 19:17] 他的內在面是什麼 他休假的狀況是什麼樣子 所以我們就要去 你可以去問或者觀察 或者說是交流 才可以看到他內在 他到底心裡面是什麼東西 他在意的是什麼

[19:17 - 19:29] 那我記得其實也有一個創投講過 他說其實創投投資不是投資技術 或者是專利或者你的市佔率 因為這些都是 都是會變動的 會高低起伏

[19:29 - 19:40] 他們其實投的都是投那個經營者 這個人 那怎麼樣的經營者 才是他們要的經營者 是什麼樣的人才是好的人 就是這個人必須要具備一個能力

[19:40 - 19:52] 就是知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他要知道所有的這個社會上的事件 他其實背後運作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不是那個表象 還有人的本質是什麼 這個人來找你他是什麼原因

[19:52 - 20:05] 他是什麼背景 他是什麼樣的動機 所以這個是一種 不管在什麼狀態下 都能夠讓你長期存活的能力 就是知識本質很重要 很棒 我覺得這個創投給我們一個很棒的觀點

[20:05 - 20:17] 那我也想補充的就是 也許我們也可以試著反過來看自己 因為有些人就是 也許也是透過演講 或是其他方式來認識我們 那我們自己也要知道

[20:17 - 20:29] 不要被自己的頭銜或是職稱 所限制或所定義了 那而是常常要反思自己說 如果拿掉這個頭銜了 拿掉別人放在你身上的光環之後

[20:30 - 20:42] 那可以反思自己更深層的人生價值 跟追求的是什麼 然後讓內在的自己去主導人生 而不是被外在的標籤所侷限住了 對對對 我覺得這個真的很重要

[20:42 - 20:53] 就是要看清楚自己的本質 因為你如果被外在的標籤所侷限 你現在就一直追求那個標籤 總經理要變成董事長 要變成總裁 要變成什麼 一直往上跑 那其實那個追求不是

[20:53 - 21:05] 你追求是你自己本身自我成長 然後還有 你自己本質是什麼 然後還有跟別人的一個連結 合作交流 所以其實我們講說實在 那個職稱跟頭銜

[21:05 - 21:17] 只是你在這個人生路上的一個點綴而已 但是本質或者說能力 它其實是會跟隨你一輩子 那這個比如說你退休 你的職稱就拿掉 可是你的能力跟你的見識 你的經驗都還在

[21:17 - 21:30] 這個才是你的本質 所以這個才是我們要重視的東西 要看清的那個重點 而不是頭銜本身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這大家 一起互相提醒 然後共同應該要來珍惜這個部分 就是本質

[21:30 - 21:42]  而且我覺得回想起來 就像我們前面分享過的三個導師 就是那個時候陪伴我們 創業過程的導師 雖然我們認識他們的時候 我們已經知道他的頭銜

[21:42 - 21:54] 他的過去有什麼樣成功的企業 但是之所以會對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因為他們這個本質吸引我們 因為其實我們也遇過

[21:54 - 22:06] 一路上遇過其他各式各樣的輔導 的老師 但是有一些確實就是頭銜為主 但是沒有什麼深刻的互動 留在我們心中 所以我覺得還是回到那個

[22:06 - 22:18] 人跟人互動的那個本質 什麼樣的本質會讓你 留在心裡會讓你覺得感動 會讓你想要持續跟他交流 那今天很高興可以跟大家一起探討

[22:18 - 22:30] 這麼有意義的話題 然後也希望今天的題目 能夠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那我們就是持續跟大家 一起學習用更寬廣的格局來看人或看事

[22:30 - 22:42] 然後活出真我的同時 也學會尊重他人的內在本質 那今天這一集的節目就聊到這裡啦 希望我們的分享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跟收穫

[22:42 - 22:53] 那再次感謝大家的聆聽 記得格外農品格來聊 每週二週五固定更新 那歡迎大家按時收聽留言跟訂閱

[22:53 - 23:06] 然後分享我們的節目資訊 最後的用戶呢 一定要在Apple Podcast上面 幫我們做五星的留言喔 那有留言的話 我們一定會在節目上 唸出來跟大家分享的

[23:06 - 23:09] 那再次感謝大家啦 我們下次節目見 掰掰


相關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
繼續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