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earch
icon-search

台灣特有種+水果 這款麥汁出乎你味蕾的意料

2018/08/22 游昊耘

從土裡鑽出的一片片黝綠色鳳梨葉、垂掛在長葉周圍一顆顆綻放鮮豔亮粉色的火龍果以及高掛樹頭的串串香蕉,這些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水果,不只可以直接食用,加工做成果醬、果乾,更是時有所聞。

但你是否曾想過,這些台灣特色水果還可以與麥汁結合,做成水果氣泡麥汁,最後在充滿文藝氣息,年輕人熙來攘往的華山文創園區,還有了水果氣泡麥汁的快閃店?

今年暑假,《格外農品》與《臺灣吧》攜手做到了。

photo-1.jpg由《格外農品》與《臺灣吧》共同打造的水果氣泡麥汁快閃店,今年暑假在華山文創園區隆重登場。 圖/取自《格外農品》粉專 

2015年創立的《格外農品》專門將產地的「格外品」製成加工品,例如果茶醬、冰釀芒果等等。「格外品」顧名思義指的是「規格之外」的農產品,賣相不佳、規格不符亦或是時間不對的農產皆可能成為格外品,即使農產品長得再好看,只要不符合禮品統一規格大小,也都會被列入格外品一員。

「格外品依然是很好的農產品,我們做的只是將它拿來加工成一樣好的產品。」留著俐落短髮、在快閃店內來回奔走的《格外農品》創辦人林雅文說。當農產品供過於求,價格大幅下降,格外品的數量自然上升,而該如何善用格外品,讓農產適得其所,就是《格外農品》這4年來努力在做的。

格外農品X臺灣吧 華山快閃店登場

為了穩定供貨,《格外農品》的合作農友皆為單一農場或合作社,目前合作的農友種植農作各不相同,從香蕉、檸檬、紅龍果到鳳梨等皆包含在合作範圍,收購後再製成各種口味的果茶醬,透過線上網站通路與線下進駐有機超市及市集販售,逐步建立口碑後,近幾年甚至與餐飲企業合作,讓加工品成為原料,例如手搖飲料店的果茶、咖啡店甜點與早午餐店的佐料等。

photo-2.jpg《臺灣吧》產品經理蕭仲鈞(最左)、《格外農品》兩位創辦人林雅文(中)與游子昂(最右),希望透過跨領域合作,共同解決農產品過剩的問題。 攝影/游昊耘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因為定位特別、產品品質穩定,《格外農品》吸引了在年輕人圈極具知名度、自產數位內容的品牌《臺灣吧》於今年4月主動詢問合作機會。《臺灣吧》產品經理蕭仲鈞表示,發想起源是過往聽過許多民眾提出《臺灣吧》為何不推出與品牌名稱相符合的飲品,同時內部也希望旗下的5個台灣特有種角色:台灣黑熊、櫻花鉤吻鮭、台灣石虎、台灣帝雉與台灣獼猴的角色設定能更加立體化,最終敲定將5種特有種結合《格外農品》的在地水果,共同發想出名為「黑啤麥造」。

5種口味的水果氣泡麥汁,分別為:金鑽鳳梨、大紅紅龍果、豐香草莓、尤利卡黃檸檬與舊北蕉,並以此作為7月14日~8月31日於華山文創園區快閃店的主打商品。「作為一個新媒體品牌,希望可以嘗試結合不同領域,也讓更多人看見我們如何跟農產品作結合。」蕭仲鈞驕傲地說。

photo-3.jpg以《臺灣吧》旗下的五種臺灣特有種角色設定為主軸,吸睛力十足的視覺行銷與麥汁瓶身設計。 攝影/游昊耘

要讓更多人看見農產品的多元可能

這場快閃店不只讓消費者看見台灣在地農產品的多元樣貌,也讓最重要的生產者--農友們看見農產品的更多可能。

這幾天,華山文創迎來了一群意想不到的賓客,有與《格外農品》合作的農友帶著孩子至快閃店,看自家種的檸檬如何「變身」成為氣泡麥汁,也有在宣傳立牌前佇立了1、2個小時的花蓮農友,向《臺灣吧》產品經理蕭仲鈞分享自己過往種植火龍果時,每當遇到生產過剩就只得以成本價賣給友人的窘境,「能不浪費就不錯」的心態因為這次的快閃店而有了轉變,「讓農友看見農產品的更多可能性,一直都是這次快閃店的最終目的。」林雅文笑著說。

蕭仲鈞也透露,直至目前已收到3、5封的臉書私訊,都是農友在詢問是否有合作可能,對自己揮汗種植的農產品似乎有更多元的發展想像。

photo-4.jpg《格外農品》創辦人林雅文觀察,今年臺灣農產品過剩問題比過往嚴重,並期盼政府加強農產加工品的研發與行銷。圖/《格外農品》提供

「做這件事最大的鼓舞就是我們看見農民為自己的產品感到驕傲。」與林雅文共同創辦《格外農品》的游子昂看著桌上一瓶瓶氣泡麥汁,似乎眼前已有規劃好的未來藍圖,露出大大的燦爛笑容說。

結合了農友的農產品、《格外農品》的引薦合作與《臺灣吧》的行銷構思,一群擁有熱情與想法,在各不同領域耕耘的人們因為擁有共同願景而相遇相識,成為彼此的合作夥伴,最終在華山文創園區打造出一間吸睛的快閃門市,也交織成一篇吸引年輕人、農民與更多人目光的動人故事。


※本文引用自  聯合新聞網倡議+

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
繼續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