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earch
icon-search

《格外農品格來聊》EP82 台灣地方創生怎麼走?日本十年經驗的成功與挑戰啟示

《格外農品格來聊》EP82 台灣地方創生怎麼走?日本十年經驗的成功與挑戰啟示

精華重點:

1.什麼是地方創生? 簡單來說,就是讓鄉村或二三線城市重新充滿活力,解決人口老化、青年外流、經濟衰退等問題 。

2.日本經驗:

  • 日本從2014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有些地方成功翻身,例如岐阜縣高山市發展觀光,宮城縣田代島變成「貓島」。
  • 但也有些地方亂花錢,計畫執行不力,例如花大錢蓋烏賊雕像,或補助款被拿去買公務車。
  • 主要問題包括中央給錢但地方沒規劃、地方議會老化、以及缺乏在地特色。

3.台灣現況:

  • 台灣從2019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但很多人對這個詞彙還很模糊。
  • 台灣和日本的地理條件不同,交通方便讓人口難以留在鄉村。
  • 台灣的地方創生有「喊口號」的感覺,預算包裝、資源新增少、地方自主權不足等問題。

4.給台灣的建議:

  • 要有全盤的問題意識,整合長照、區域發展等政策。
  • 讓地方有更多自主權,參考日本的「國家戰略特區」。
  • 鼓勵年輕人與在地居民參與,參考「數位農村健康特區」等做法。
  • 可考慮提供搬到鄉村的居民或企業稅務優惠。

5.我們可以做什麼?

  • 多在台灣鄉鎮旅遊,體驗在地文化美食。
  • 參與社區活動,與地方創生團隊交流。


地方創生,日本地方創生,台灣地方創生,限界集落,地方創生案例,高齡化社會,青年外流,地方創生預算,國家戰略特區,數位農村健康特區,地方創生定義,地方創生補助,地方創生成功案例,台灣地方創生問題,日本地方創生失敗案例


收聽連結

子昂: 哈囉,大家好!歡迎收聽《格外農品格來聊》!我是主持人子昂!

雅文: 大家好!我是雅文。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跟每個人生活都息息相關的話題——地方創生!這幾年在台灣聽到這個詞是不是覺得有點耳熟?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它真的能讓我們的鄉鎮活起來嗎?所以今天的題目是:台灣地方創生怎麼走?日本十年經驗的成功與挑戰啟示

子昂: 好的!今天我們要先借鏡日本的經驗,因為日本是地方創生的發祥地啦。日本從2014年開始推地方創生,已經走了十年,成果有好有壞,很值得我們來好好挖一挖,看看台灣未來可以怎麼做!所以,今天這集我們會聊得輕鬆但務實,希望能讓大家聽完有些啟發!

雅文: 好,廢話不多說,馬上進入正題!子昂,你先來跟大家說說,什麼是地方創生?

子昂: 好!簡單來說,地方創生就是讓地方—特別是鄉村或二三線城市—重新充滿活力,解決人口老化、青年外流、經濟衰退的問題。日本為什麼要推這個?因為他們面臨很嚴重的「東京一極」現象,也就是人口、資源、經濟都擠在東京,鄉下地方幾乎要變「限界集落」,就是瀕臨消失的村莊。

雅文: 對,我看過數據,日本總人口數約1.2億,但其中有近三成的人—大概快4000萬人—都住在東京圈,這對地方來說是個大危機。而且他們還有少子化、高齡化的問題,聽起來跟台灣好像有點像?

子昂: 超像!日本在2014年由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推出地方創生政策,當成國家戰略的一部分。他們的目標很清楚:讓年輕人留在地方、提高女性就業率、改善地方交通,甚至希望企業把總部搬到鄉下,帶動經濟。聽起來是不是很理想?

雅文: 嗯,但理想歸理想,現實有沒有這麼美好?日本這十年做了什麼,成果怎麼樣?

子昂: 好,我們先說成功的部分。日本有些地方真的靠地方創生翻身了!比如岐阜縣的高山市,他們把江戶時代的文化資產跟自然景觀好好包裝,改善無障礙設施、提供多語言導覽,還加了很多免費Wi-Fi,結果吸引了超多外國觀光客,觀光人次暴增9.4倍!

雅文: 哇,這也太誇張!還有什麼經典案例?

子昂: 還有宮城縣的田代島,原本是個人口老化的小島,現在靠「貓島」變成觀光名勝!這些案例都讓地方找到自己的特色,創造經濟價值。

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彩株式會社雇用年長者摘採葉子,做為高級料理擺盤素材,

一年營收高達兩億日圓。為了賣樹葉,這些長輩不僅充分活動身體,

還多方吸收相關知識,充實自我。

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促使他們做出改變,讓這個小鎮變得更宜人。

雅文: 聽起來很棒,但應該不是每個地方都這麼順利吧?我聽說日本有些地方花了大錢,成果卻很…嗯,奇葩?

子昂: 哈哈,沒錯!這就是日本地方創生的另一面。有些地方拿中央的「地方交付金」亂花,比如石川縣能登町花2700萬日圓蓋了一隻超大烏賊雕像,而且拿的還是疫情振興金,當時被罵浪費公帑,結果意外吸引觀光客,算是歪打正著。但像廣島縣某市拿補助買公務車,或青森縣某町換運動場草皮,這些跟地方創生根本沒什麼關係。

雅文: 這也太誇張了吧!所以問題出在哪?

子昂: 問題很多。第一,中央給錢,但地方執行力參差不齊,計畫常常沒規劃好。第二,地方議會大多是高齡議員,平均超過50歲的占77%,缺乏年輕人的新想法。第三,很多地方只是模仿別人的成功案例,沒考慮自己的特色,結果當然失敗。

雅文: 嗯,這讓我想起日本想讓人口別一直往東京擠,但數據顯示,2023年東京的淨流入人口比2014年還嚴重,這個核心目標好像也沒達成?

子昂: 對,安倍自己都說,這個目標可能要20年才看得到成效。所以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地方創生不是仙丹,執行細節跟在地參與超級重要。

雅文: 好,那我們把焦點轉到台灣。台灣從2019年開始喊「地方創生元年」,但感覺很多人對這個詞的理解還很模糊。子昂,你覺得台灣跟日本比,差在哪?

子昂: 差蠻多的。第一,台灣的地理條件跟日本不一樣。我們的交通很方便,幾乎哪裡都可以當天來回,所以二三線城市很難留住人。日本的鄉村離大城市遠,逼得他們必須發展在地特色,但台灣的一日生活圈讓大家覺得「幹嘛住鄉下」。

雅文: 對,而且我覺得台灣的地方創生好像有點「喊口號」的感覺。像有些計畫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是把原本的預算包裝成地方創生,或者是把社區營造的工作換個比較好聽的名詞,真正新增的資源很少。

子昂: 沒錯!根據報導,台灣4年地方創生預算號稱60億,但每年實際新增的只有3億,其他都是各部會本來就有的計畫。這跟日本每年1000億日圓(後來加到2000億)的規模比,真的差很遠。

雅文: 還有個問題是執行力。台灣的地方政府不像日本有那麼大的自主權,很多計畫是中央主導,鄉鎮區公所只能配合,沒辦法真正從在地需求出發。

子昂: 對,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地方提出計畫,中央給資源支持。但現在常常是上面定好方向,下面照做,結果計畫跟實際需求脫節。

雅文: 好,聽起來台灣的地方創生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那借鏡日本的經驗,未來我們可以怎麼做?

子昂: 我覺得有幾個方向。第一,要有全盤的問題意識。日本的地方創生是為了應對超高齡社會、人口集中跟經濟衰退,台灣也得把這些問題整合起來,而不是把地方創生當成單一部會的事。比如衛福部的長照、國發會的區域發展,應該一起規劃。

雅文: 對,還有觀光這塊。台灣不像日本有那麼多外國遊客,怎麼讓國內旅遊更深入鄉村,讓大家願意多留幾天,是個大挑戰。

子昂: 沒錯!第二,地方要有更多自主權。像日本的「國家戰略特區」,像沙盒一樣讓地方可以試驗新政策,成功了再推廣,以促進日本經濟發展。台灣可以參考這點,讓鄉鎮區公所有更大空間去試錯、創新。

雅文: 還有第三點,我覺得超重要:年輕人跟在地居民要參與。日本的失敗案例很多是因為缺乏年輕人的想法,台灣也一樣。如果地方議會或計畫都只有長輩在做,怎麼可能吸引年輕人回鄉?

子昂: 完全同意!可以鼓勵年輕人加入地方議會,或像日本高山市這樣,成立官民合作的推動組織,讓居民有主導權。還有,台灣可以學日本的「數位農村健康特區」,用科技解決偏鄉醫療問題,這對高齡化社會超有幫助。

雅文: 對,還有個小建議:能不能有點像日本的「移住促進稅制」,給搬到鄉村的人或企業一些稅務優惠?這樣應該能吸引更多人試試鄉村生活。

子昂: 好主意!總之,台灣的地方創生要成功,不能只是抄日本的作業,得找到自己的路。從資源盤點、政策整合到在地參與,每一步都要踏實。

雅文: 哇,今天聊了好多!日本的經驗真的給我們很多啟發,但也提醒我們,地方創生不是一蹴可幾的事。子昂,你覺得聽眾朋友聽完這集,可以做什麼來支持地方創生?

子昂: 我覺得最簡單的就是,下次旅遊的時候,不一定都要出國啦,其實台灣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試著去一些不那麼熱門的鄉鎮,住個一兩晚,體驗當地的文化、美食。還有,如果你有機會,參加社區的活動,或跟地方創生團隊聊聊,說不定能激發更多好點子!

雅文: 對啊!地方創生不是只有政府的事,我們每個人的一點行動都能幫忙。都能夠用自己的力量來實際上支持地方發展。

子昂: 好啦,今天的《格外農品格來聊》就到這邊。希望大家聽完有點收穫,也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們分享你對地方創生的想法!

雅文:好,感謝大家的收聽!如果你喜歡這集Podcast,別忘了訂閱、分享給你的朋友。請記住,《格外農品格來聊》每週五固定更新。別忘了訂閱、留言、分享節目資訊!感謝大家,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子昂:掰掰!


相關商品



上一頁

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
繼續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