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觀點:從「回收」到「升級再生」
台灣禁止廚餘養豬,受衝擊的不只是豬農,更可能是整個城市 。日本的思維是「Upcycle」(升級再生),不只是「Recycle」(回收),而是將廢棄物轉化為「更高價值」的新產品 。
Upcycle 案例 :
用吐司邊角釀造精釀啤酒。
用啤酒麥粕製作高纖維餅乾。
用豆腐渣轉化為植物蛋白粉。
用康普茶菌母(SCOBY)製成皮革。
🇯🇵 借鏡日本:三層次的食物循環戰略
日本的成功並非單點突破,而是結合了頂層設計、區域整合與全民參與的「立體戰」 。
第一層:極致的社區共識(德島縣上勝町)
該鎮在 2003 年即發表「零廢棄宣言」 。
由居民成立非營利組織「Zero-Waste Academy」,推動極為複雜的垃圾分類,使其內化為生活習慣 。
發展出獨特的綠色經濟,例如「彩株式會社」收集落葉,販售給高級餐廳作為擺盤裝飾 。
第二層:區域整合的創意(埼玉縣戶田市)
該市成立「資源循環花卉中心」(Recycle Flower Center) 。
市民可將自家廚餘拿到中心交換花苗 。
中心將廚餘製成高品質有機肥,再用來培育花苗,讓環保成果美化市容,看得見、摸得著 。
第三層:政策誘導的家戶實踐
日本地方政府普遍提供「家用廚餘處理機」補助金 。
例如北海道帶廣市,補助市民購買電動廚餘機 。
制度設計精巧,民眾需「購買前」申請,並向「指定店家」購買,藉此引導市場開發符合政策的產品 。
🔬 解密 Ecofeed:日本如何把剩食變黃金?
日本能用廚餘餵豬,關鍵在於他們餵的不是「餿水」,而是一種規格化的工業產品「Ecofeed」(環保飼料) 。這套系統有三大關鍵:
1.嚴格的源頭管理
只允許來自食品製造業、零售業和餐飲業的「事業廢棄物」作為原料 。
最大差異: 原則上「禁止」家庭廚餘作為飼料,因為成分太複雜且難以管理 。
2.專業化的加工廠
只有合格的專業飼料廠能生產 Ecofeed,而非個別養豬戶 。
加工方式科學,包含乳酸發酵、乾燥粉體、濕式處理等,確保營養均質化 。
3.嚴謹的安全規範
所有製程都可追溯檢驗 。
若原料接觸過肉類,必須經過攝氏 90 度、60 分鐘的加熱處理 。
合格產品會獲得「Ecofeed 認證標章」 。
🇹🇼 台灣的危機與轉機:昆蟲復仇者聯盟
台灣長期面對的是「餿水去化」的難題,而非「剩食加值」的課題 。這場危機也催生了台灣的生物科技解方,主角是「黑水虻」(地表最強清道夫) 。
巨獸綠色科技: 創辦人為商科背景,用「數據管理」找出黑水虻處理廚餘的最高效率,並與嘉義縣政府合作建立示範中心 。
循創生技: 專注開發「自動化養殖設備」,目標是將黑水虻產業升級為高科技製造業,其碳排量僅為傳統堆肥的 1400 分之一 。
羽田生物農業: 採用「循環農業」模式,將自家農產廢料與餐廳廚餘,透過黑水虻轉化為高品質有機肥,再優惠賣回給契作農民 。
此外,針對一般家庭,蚯蚓專家賴亦德博士也提倡「蚯蚓堆肥」,使用特定堆肥蚯蚓,約 25 天就能將蔬果殘渣變為無臭的蚓糞肥 。
💡 結論:從源頭減量做起
真正的循環經濟,需要建立一套安全、可追蹤的再生體系,將「餿水」升級為「Ecofeed」 。
未來潛力: 農業部官員提到,黑水虻提煉的「蟲油」,未來有潛力作為「永續航空燃油」(SAF)的原料之一 。
個人行動: 在等待制度建立的同時,消費者能做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從源頭減量」 。點餐時量力而為,不浪費食物,並確實做好廚餘分類 。
廚餘, 非洲豬瘟, 禁餵廚餘, Upcycle, 升級再生, Ecofeed, 環保飼料, 食物再生革命, 廚餘去化, 剩食加值, 源頭減量, 黑水虻, 蚯蚓堆肥, 家用廚餘處理機, 巨獸綠色科技, 循創生技, 羽田生物農業, 賴亦德, 日本 廚餘, 上勝町, 零廢棄宣言, 戶田市, 廚餘換花苗, 家用廚餘處理機 補助, 食品recycle法, 永續航空燃油,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蟲油
逐字稿
EP102: 禁餵廚餘,城市先崩潰?從日本的食物再生革命,看台灣的下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節目介紹
子昂: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格外農品格來聊」,我是子昂。
雅文: 我是雅文。在這個節目裡,我們關注台灣的農業、商業、創業和社會企業,用輕鬆的語調,為大家帶來最新的產業趨勢和創業故事。
子昂: 雅文,最近因為台灣爆發了非洲豬瘟本土案例,全台灣都繃緊了神經。其中一個最劇烈的措施,就是「全面禁止廚餘養豬」,這在社會上引發了非常大的討論。
雅文: 沒錯,很多人直覺認為這對豬農衝擊最大,特別是飼養本土黑豬的業者。但今天,我們想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聊聊,這個禁令下去,最先崩潰的,可能不是豬農,而是我們生活的「城市」。
子昂: 我最近在研究這個議題時,發現日本處理「剩食」的思維,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他們不只在談「回收」,而是在談一場從產業根基出發的「食物再生革命」,他們稱之為「Upcycle」,也就是「升級再生」。
雅文: Upcycle?聽起來比 Recycle(回收)又更進了一步。
子昂: 正是如此。很多人會拿日本來當例子,說「你看,日本也可以用廚餘餵豬,為什麼台灣不行?」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但答案藏在細節裡。今天,我們就要借鏡日本的經驗,深入探討他們是如何用一套嚴謹的制度,把剩食變成高價值的「Ecofeed」環保飼料,而不是變成食安與環境的未爆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節:模範生的完美作業簿 — 日本的三層次循環戰略
雅文: 子昂,你剛剛提到的「Upcycle」,可以先幫我們解釋一下這個概念嗎?它跟我們平常說的回收有什麼不一樣?
子昂: 當然。Recycle,是把廢棄物變回「同等級或較低等級」的原料,比如把寶特瓶變回塑膠粒。但 Upcycle 的精神,是把廢棄物或副產品,轉化成「更高價值」的新產品。這不只是減少浪費,更是創造新價值的科學。
雅文: 聽起來很有趣,有什麼具體的例子嗎?
子昂: 在日本可以看到非常多精彩的案例。比如,有廠商把做三明治切下來的吐司邊角,拿去釀造成精釀啤酒;或是把啤酒廠釀完酒剩下的麥粕,製成高纖維的營養餅乾;甚至把做豆腐產生的大量豆腐渣,轉化成高價值的植物蛋白粉。或是用康普茶菌母(SCOBY)做成皮革,就是一個極致的 Upcycle 案例:把飲料的副產品,升級再生成時尚產業的原料 。
雅文: 我明白了。所以 Upcycle 的核心,是用創新的技術和嚴謹的管理,賦予廢棄物新的生命和更高的價值。
子昂: 正是如此。而當我們理解了這個精神,就能明白為什麼日本敢把食物殘渣拿來餵豬。因為他們不是在餵「餿水」,而是在餵一種經過升級再生的、規格化的工業產品——「Ecofeed」。而Ecofeed只是日本整個循環戰略的一部分,他們打的是一套結合了頂層設計、區域整合和全民參與的「立體戰」。
雅文: 聽起來很全面,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子昂: 第一層,是像四國德島縣的上勝町那樣的極致社區共識。這個小鎮早在2003年就發表了「零廢棄宣言」,居民們要把垃圾分成幾十類。這不只是政府的規定,而是整個小鎮的生活方式。
雅文: 這要怎麼做到?光想就覺得好困難。
子昂: 關鍵在於由町民自己成立的非營利組織「Zero-Waste Academy」。他們透過教育和社群的力量,讓極度複雜的分類變成一種內化的習慣。他們甚至還發展出獨特的綠色經濟,比如鎮上的銀髮族會收集漂亮的落葉,透過一家叫做「彩株式會社」的公司,賣到全國的高級餐廳當擺盤裝飾 。這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正向循環:環保的「負擔」變成了經濟的「收益」。
雅文: 第二層戰略呢?我記得你提過,有個花園城市就是用廚餘來美化市容的?
子昂: 沒錯,那就是位於埼玉縣的戶田市!他們與鄰近的蕨市合資成立了一座「リサイクルフラワーセンター」(Recycle Flower Center,資源循環花卉中心)。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設計,市民可以將自家廚餘初步發酵後,拿到中心交換花苗。
雅文: 用廚餘換花苗?這太有創意了!
子昂: 是的!中心會將回收來的廚餘,混合黑土等材料,製成高品質的有機肥,再用這些肥料來培育花苗。等於是市民親手將家裡的剩食,變成了美化自家陽台和城市街道的花朵。當你走在戶田市美麗的街道上,看到的那些花草樹木,很多都是用大家吃剩的飯菜養大的。這讓環保的成果變得看得見、摸得著,也讓市民對自己的城市更有認同感。
雅文: 那對一般家庭呢?如果不想做堆肥,還有其他方法嗎?
子昂: 這就是第三層:政策誘導的家戶實踐。日本各地方政府普遍提供「家用廚餘處理機」的補助金。以北海道的帶廣市為例,他們的研究指出,家庭垃圾裡有將近一半的重量來自廚餘。所以他們補助市民購買電動廚餘處理機,最高可以到40,000日圓,像帶廣市就補助15,000日圓。
雅文: 補助這麼高,一定很多人申請吧!
子昂: 是的,但他們的制度設計很精巧。你必須在「購買前」就向市役所申請,核准後才能去政府指定的店家購買 。這等於是政府主動介入,去形塑一個穩定且可預測的市場,鼓勵廠商開發符合政策方向的產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解密Ecofeed:日本如何把剩食變黃金?
雅文: Ecofeed,環保飼料。剛剛聽起來,它是在一個龐大的循環戰略下的一環。日本具體是怎麼做到的?
子昂: 他們是靠一套非常完整、從上到下的法規制度。日本農林水產省從2006年開始,就訂定了《食品殘渣飼料安全指引》,還有專法《食品recycle法》,明確規範食物殘渣如何轉化為飼料 。核心精神就是:「食物可以再生,但安全不能妥協。」
雅文: 所以這不是豬農自己說了算,而是有國家級的標準。
子昂: 對,而且標準非常嚴格。我幫大家整理幾個關鍵原則: 第一,嚴格的源頭管理。他們明確規範,只有來自食品製造業、零售業和餐飲業的「事業廢棄物」,像是工廠的邊角料、超市的即期品、餐廳的調理剩料,才能作為原料 。
雅文: 那我們家裡倒出來的廚餘呢?
子昂: 這就是和台灣最大的不同:日本原則上禁止家庭廚餘作為飼料。因為家庭廚餘的成分太複雜,混雜塑膠、寵物飼料或其他異物的風險太高,根本無法有效管理 。
雅文: 第二個關鍵是什麼?
子昂: 專業化的加工廠。在日本,有資格把食物殘渣加工成 Ecofeed 的,只有合格的專業飼料廠,而不是個別的養豬戶 。這些工廠必須有標準化的製程,確保所有原料都經過篩選、殺菌,並且營養成分均質化。
雅文: 所以是由專業工廠來確保品質,而不是讓六百多家豬農各自憑良心操作。
子昂: 沒錯。他們的加工方式也非常科學,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乳酸發酵」,把剩食變得像泡菜一樣,穩定好保存;第二種是「乾燥粉體」,把剩食烘乾磨成粉,方便運輸和長期儲存;第三種是「濕式處理」,把原料混合成液態,調整酸鹼值來抑制壞菌,還能提升豬隻的腸道健康 。
雅文: 聽起來就像在做食品加工一樣,而不是在處理廢棄物。
子昂: 正是如此!而且所有製程都必須可以追溯、可以檢驗。只要原料曾經接觸過肉類,就必須經過攝氏90度以上、持續60分鐘的加熱處理 。最後,合格的產品還會得到一個「Ecofeed認證標章」,讓豬農可以安心採購 。
雅文: 這整套系統聽下來,日本的 Ecofeed 根本就是一種「再生飼料」,它有明確的原料來源、科學的加工製程、嚴格的品質控管和清楚的產品標示。這跟台灣把餐廳剩菜直接倒進桶裡的「餿水」,完全是兩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節:台灣的危機與轉機 — 昆蟲復仇者聯盟登場!
子昂: 了解了日本的 Ecofeed 制度後,我們回頭看台灣,就會發現問題的核心。台灣長期以來面對的,其實是「餿水去化」的難題,而不是「剩食加值」的課題。
雅文: 沒錯,我們的出發點是如何「處理掉」這些廢棄物,而不是如何「利用」這些資源。這次非洲豬瘟的禁令,更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我們整個系統的脆弱。但也正是這個巨大的危機,催生了一批台灣的創業家,他們用生物科技,給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子昂: 主角登場了,牠叫做「黑水虻」。這種昆蟲的幼蟲,是自然界的分解高手,食量驚人,而且幾乎什麼廚餘都吃,被稱為「地表最強清道夫」。
雅文: 聽起來有點厲害,又有點可怕。台灣有哪些厲害的公司在做?
子昂: 這就是最精彩的地方!台灣的玩家們,各自發展出不同的商業模式:
● 數據科學家 — 巨獸綠色科技: 創辦人陳重宇是商科背景 ,他不是用傳統農業的方法養蟲,而是用數據管理。他們的研究團隊不斷測試溫度、濕度、養殖密度等變因,找出黑水虻吃廚餘的最高效率 。他們甚至跟嘉義縣政府合作,建立「廚餘黑水虻生物循環示範中心」,直接協助地方政府解決防疫期間的廚餘問題 。
● 自動化先鋒 — 循創生技: 他們專注在開發自動化養殖設備,目標是把黑水虻產業從勞力密集的農業,升級成可以整廠輸出的高科技製造業 。他們強調,透過他們精準控制的生物處理流程,處理每單位廚餘的碳排放量,只有傳統堆肥的1400分之一 。
● 循環農業家 — 羽田生物農業: 他們的模式最接地氣。羽田本來就是做有機農業的,他們把自家農產品加工剩下的果皮、以及跟餐廳合作回收來的廚餘,用黑水虻轉化成高品質的有機肥料,再用非常優惠的價格賣回給契作的農民 。這形成一個完美的「從土地到餐桌,再回到土地」的封閉循環。
雅文: 哇!從最底層的生物學,疊加上自動化工程、數據科學,最上層還有創新的商業模式。這根本是把一個昆蟲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了!那除了這種工業級的解方,一般家庭有什麼選擇嗎?
子昂: 有的!這就要介紹另一支更貼近家庭的「游擊隊」,就是我們很熟悉的蚯蚓。國內的蚯蚓專家賴亦德博士就大力推廣「蚯蚓堆肥」。只要用對特定的「堆肥蚯蚓」,大約25天就能把家裡的果皮、菜渣變成高品質的蚓糞肥,而且過程幾乎沒有味道 。
雅文: 一個國家的廢棄物處理系統,確實需要這種大規模的工業解方,也需要這種分散式、讓社區和家庭都能參與的模式,兩者相輔相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節:從我做起,成為食物再生革命的一份子
子昂: 今天從日本的 Upcycle 革命,聊到台灣的昆蟲大軍。雅文,妳覺得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雅文: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真正的循環經濟,不是便宜行事地把剩食直接倒回豬槽。它應該是一套安全、可追蹤、有制度的再生體系。我們需要把「餿水」,升級成日本那樣的「Ecofeed」。
子昂: 我非常同意。這需要政府投入資源,建立集中的、專業的廚餘處理廠,用食品安全管理的精神來生產再生飼料。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台灣由下而上的創新活力,黑水虻和蚯蚓的應用,就是最好的證明。
雅文: 沒錯。這也完美體現了我們節目的核心關懷:它關乎農業的轉型、商業的新機會(例如黑水虻飼料)、創業家如何投入Upcycle創新,以及社會企業如何解決城市廢棄物問題。
子昂: 未來的想像空間甚至更驚人。農業部官員在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上提到,黑水虻提煉出來的「蟲油」,未來有潛力作為「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的原料之一 。妳想想,以後我們搭飛機出國,飛機的燃料,可能有一部分是從我們吃剩的便當、果皮提煉出來的,這有多酷!
雅文: 這真的是把「廢物變黃金」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了。在等待制度建立的同時,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其實也能扮演關鍵角色。
子昂: 怎麼說?
雅文: 我們每個人,都是廚餘的製造者。在非洲豬瘟的傳播路徑上,我們其實都有著高度的參與。所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從源頭減量。
子昂: 沒錯!消費吃美食沒關係,但盡量吃乾淨,不要浪費食物。點餐時量力而為,就能直接減少廚餘的產生,降低整個城市的處理壓力。
雅文: 還有,做好廚餘分類也很重要。有豬農就提到,大量的生蔬果、菜根,其實簡單處理後豬就能吃,但如果跟五花八門的熟廚餘混在一起,不但增加處理成本,也增加了染疫的風險。
子昂: 好的,今天的節目也差不多到尾聲了。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能讓大家對廚餘議題有更深層的思考。
雅文: 感謝大家的收聽,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別忘了訂閱「格外農品格來聊」,並且給我們五星好評。我們每週六固定更新,陪你一起在創業和農業的道路上成長。
子昂: 我們下次見囉!
雅文: 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