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真水果氣泡麥汁買2送1~買愈多送愈多!!!!!
icon-search
icon-search

EP95 海廢的逆襲:從垃圾到黃金,新創與公民的藍海革命

EP95 海廢的逆襲:從垃圾到黃金,新創與公民的藍海革命

精華重點:

三大解決方案光譜

1. 全球巨擘:規模化的工程與市場創新

The Ocean Cleanup (公共工程模式):由荷蘭青年創辦的非營利組織,目標在 2040 年前清除全球 90% 的海洋漂浮塑膠 。他們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

海洋清理:利用巨型漂浮柵欄系統直接在太平洋垃圾帶收集現存垃圾 。

源頭攔截:在污染最嚴重的 1,000 條河流部署太陽能「攔截器」,阻止垃圾入海 。

核心洞見:將海廢視為一項全球公共工程,需要透過集體募資與高科技來應對 。


Adidas x Parley for the Oceans (市場經濟模式):環保組織與運動品牌的合作,不將海廢視為垃圾,而是「寶貴原料」 。

升級再造:攔截沿海社區的寶特瓶等塑膠廢棄物,再製成高科技紗線「Parley Ocean Plastic®」 。

商業閉環:用再生紗線製造高單價的鞋子、球衣等商品,銷售利潤再回頭支持更大規模的淨灘與教育計畫 。

核心洞見:為再生材料創造市場需求,能有效驅動並擴大清理行動的規模 。


2. 循環創新者:鎖定特定廢棄物的永續商業模式

Bureo (國際案例):專注處理海洋中殺傷力最強的「幽靈漁網」 。

供應鏈創新:在南美建立漁網回收獎勵機制,向漁民收購廢棄漁網 。

材料再生:將漁網再製成 100% 可追溯的塑膠顆粒「NetPlus®」,並與 Patagonia 等知名品牌合作,製成帽子、服飾等產品 。

核心洞見:策略性地專注於危害最大的廢棄物,能創造不成比例的正面影響 。


FNG 世代設計 (台灣案例):從回收寶特瓶出發,串連社會角落的社會企業 。

社會共益:以高於市價五倍的價格向第一線拾荒者收購寶特瓶,並將再製布料交給「代工媽媽」縫製,創造弱勢就業機會 。

核心洞見:環境解決方案若能同時強化在地社會與經濟結構,將會更具韌性與持續性 。


3. 草根革命:來自公民的創意力量

RE-THINK 台灣:將淨灘「遊戲化」,提升公民參與度 。

海廢圖鑑:發起公民科學計畫,讓淨灘者化身調查員,辨識、記錄垃圾並上傳資料庫,如同真實世界的「抓寶」遊戲 。

數據倡議:將公民收集的數據作為向政府提出源頭減量政策的有力後盾 。

核心洞見:創新的溝通與設計能有效轉變公眾認知,並動員廣泛參與 。


O2 Lab 海漂實驗室 (台灣澎湖):將環保「藝術化」,為在地發聲 。

海廢地景藝術:利用澎湖海灘上大量的漁業浮球、保麗龍等廢棄物,創作巨大的「海廢怪獸」地景藝術 。

文化表達:透過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訴說海洋的傷痛,將環保行動轉化為一種與土地深刻連結的文化實踐 。

核心洞見:反映社群獨特挑戰的超在地化方案,能創造強而有力的真實敘事 。


附錄:本集節目案例總結

表1:海洋廢棄物解決方案光譜

| 組織/計畫 | 國家/地區 | 主要目標廢棄物 | 模式/方法 | 核心洞見 |

|---|---|---|---|---|

| The Ocean Cleanup | 國際 | 海洋漂浮塑膠、河流塑膠 | 非營利;大型科技工程(收集系統) | 將問題視為全球公共工程,以高科技、資本密集的方式應對。 |

| Adidas x Parley for the Oceans | 國際 | 沿海塑膠廢棄物(主要為寶特瓶) | 企業/非營利組織合作;升級再造為高價值消費品 | 創造再生材料的市場需求,能為清理行動提供資金並擴大規模。 |

| Bureo | 國際 | 廢棄漁網(「幽靈漁網」) | 營利性B型企業;結合社區獎勵的循環供應鏈 | 策略性地專注於危害最大的塑膠廢棄物類型,能創造不成比例的正面影響。 |

| FNG 世代設計 | 台灣 | 消費後寶特瓶 | 社會企業;結合社會共益的循環經濟模式 | 環境解決方案若能同時強化在地社會與經濟結構,將更具韌性。 |

| RE-THINK 台灣 | 台灣 | 各類海灘廢棄物 | 非營利;透過「遊戲化」進行公民科學與環境教育 | 創新的溝通與設計能轉變公眾認知,並動員廣泛參與。 |

| O2 Lab 海漂實驗室 | 台灣(澎湖) | 在地海洋廢棄物(如浮球、漁網) | 非營利;環境藝術與在地行動主義 | 反映社群特定挑戰的超在地化解決方案,能創造強而有力的真實敘事。 |

收聽連結

海洋廢棄物,海洋塑膠,塑膠污染,太平洋垃圾帶,幽靈漁網,循環經濟,升級再造,Upcycling,社會企業,B型企業,公民科學,環境教育,The Ocean Cleanup,Adidas,Parley,Bureo,Patagonia,FNG 世代設計,RE-THINK 台灣,O2 Lab 海漂實驗室,海廢圖鑑,寶特瓶回收,環保鞋,環保袋,河流攔截器,Interceptor,淨灘,源頭減量,永續發展

逐字稿

EP95 海廢的逆襲:從垃圾到黃金,新創與公民的藍海革命

子昂: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格外農品格來聊》,我是子昂。

雅文:我是雅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個驚人的數字:就是每一天,全世界有相當於2,000輛滿載塑膠的垃圾車,被傾倒進我們的海洋、河流和湖泊裡。

子昂:2,000輛,這不是一個比喻,而是一個日常。換算下來,每年大約有1,900萬到2,300萬公噸的塑膠廢棄物洩漏到水域生態系統中。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我們維持現狀,這個數字預計到2060年將會增加三倍。這不僅僅是海龜鼻子插吸管的那個畫面而已,這是一場全面性的危機,它改變了海洋的棲地和自然運作,削弱了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並且直接威脅到全球數百萬人的生計、糧食生產和社會福祉。

雅文:的確,這些數字聽起來令人窒息,甚至感到無力。但是,今天我們不想讓大家淹沒在問題的汪洋大海裡。相反地,我們要帶大家去認識一群「挑戰者」。他們是工程師、是企業家、是藝術家,也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公民。他們看著這場危機,看到的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所以今天要聊的題目是:「海廢的逆襲:從垃圾到黃金,新創與公民的藍海革命」

全球巨擘:規模化的工程與升級再造

子昂:雅文,當我們談到海洋廢棄物,很多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面,可能就是那片廣闊無垠、被稱為「太平洋垃圾帶」的塑膠濃湯。面對如此巨大尺度的問題,挑戰者的思維也必須是星球級的。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第一類挑戰者,就是那些運用龐大科技和全球合作,試圖從根本上扭轉局勢的巨擘。

The Ocean Cleanup:荷蘭青年的大膽工程夢

雅文:首先,我們要介紹的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非營利組織——The Ocean Cleanup(海洋清理基金會)。它的創辦人Boyan Slat在18歲時就提出了這個構想,目標非常宏大:在2040年前,清除全球海洋中90%的漂浮塑膠。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他們真的動手去做了。

子昂:他們的策略是雙管齊下。第一,是直接清理已經在海中的「歷史遺留問題」。他們開發出名為「系統03」(System 03)的巨型清理設備。你可以想像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漂浮在海上的U型柵欄,長度驚人,由兩艘船緩慢拖行。它利用洋流的力量,像一個巨大的手臂,將漂浮的塑膠垃圾集中到一個收集區。根據他們的數據,這套系統在最高效率下,每五秒鐘就能清理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面積。

雅文:收集滿了之後,其中一艘船會將集中的垃圾——從漁網到各種塑膠碎片——打撈上船,進行初步分類,再運回陸地處理。這是一個非常直接、硬派的工程解決方案,目標就是直搗黃龍,鎖定污染最嚴重的太平洋垃圾帶。

子昂:但他們也意識到,光是打撈是不夠的,必須「關上水龍頭」,也就是阻止源頭。所以他們的第二個策略,就是「河流攔截器」(Interceptor)計畫。研究發現,全球80%的海洋塑膠垃圾,是透過1,000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流入海洋的。

雅文:所以他們設計了一種太陽能驅動的自動化攔截駁船,部署在這些關鍵的河道上。它像一個水上吸塵器,利用輸送帶將河流中的垃圾撈進船上的大型垃圾箱裡。當垃圾箱滿了,系統會自動發送訊息給當地的營運團隊前來清運。這等於是在垃圾入海前,就先設下了一道防線。

子昂:值得注意的是The Ocean Cleanup的營運模式。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完全依賴來自個人、企業(例如Kia汽車、勤業眾信)以及政府的捐款和贊助來運作。這使得他們的行動更像是一個由全球公民共同支持的巨大公共工程,目標純粹是為了解決環境問題。這種模式展現了一種解決全球問題的思路:將其視為一個需要集體出資應對的「公共成本」。

Parley for the Oceans & Adidas:創造價值的升級再造革命

雅文:如果說The Ocean Cleanup是從「公共工程」的角度切入,那麼我們要介紹的第二個全球巨擘,則是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解方。這就是環保組織Parley for the Oceans(為海洋發聲)與運動品牌Adidas的傳奇合作。

子昂:他們的核心理念非常巧妙,他們不把海洋廢棄物看作是需要花錢處理的「垃圾」,而是看作一種有待開發的「寶貴原料」。他們的策略叫做「Parley AIR」,三個字母分別代表Avoid(避免使用)、Intercept(攔截廢棄物)、Redesign(重新設計)。

雅文:整個流程是這樣的:首先,Parley的團隊和合作夥伴在全球各地的沿海社區,例如馬爾地夫、多明尼加等地,攔截和收集那些即將流入或已經在海灘上的塑膠廢棄物,其中最大宗的就是寶特瓶(PET)。

子昂:這些回收來的塑膠瓶,經過分類、清洗、粉碎、脫水,變成乾淨的塑膠碎片。接著,這些碎片會被送到處理廠,加熱融化成塑膠粒子,再透過高科技的抽絲技術,紡成一種特殊的聚酯纖維紗線,他們稱之為「Parley Ocean Plastic®」。

雅文:這就是最關鍵的一步:垃圾變成了黃金。Adidas接著用這種紗線,去製造他們的高單價運動產品。每一件Parley聯名系列的商品,都含有至少75%的海洋回收塑膠。從2017年生產100萬雙鞋,到2020年計劃生產1,500萬雙,這個規模非常驚人。他們甚至為皇家馬德里、曼聯等頂級足球俱樂部設計了用海洋廢棄物製成的球衣。

子昂:這個模式的聰明之處在於,它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消費者購買這些時尚、又有環保故事的產品,利潤回過頭來又能支持Parley進行更大規模的淨灘和教育計畫。例如他們共同發起的「Run for the Oceans」(為海洋而跑)全球路跑活動,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將運動、行銷和環保行動完美結合。

雅文:這兩種模式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對比。The Ocean Cleanup的模式,仰賴人們出於善意「捐款」來解決問題;而Parley與Adidas的模式,則是驅動人們透過「消費」一個他們本來就想要的產品,來間接解決問題。前者是承擔成本,後者是創造價值。這也啟示我們,解決巨大的環境挑戰,路徑從來不是單一的。

循環創新者:從特定廢棄物建立永續商業模式

子昂:剛剛我們看到了全球大企業如何用宏大的規模來應對海洋廢棄物。但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群更專注、更深入的挑戰者。他們鎖定某一種特定的、危害特別大的海洋廢棄物,並圍繞它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我們稱他們為「循環創新者」。

國際案例:Bureo – 將「幽靈漁網」變黃金

雅文:首先,我們要看一個國際案例,來自美國的Bureo公司。他們鎖定的目標非常特別,不是常見的寶特瓶或塑膠袋,而是被稱為「幽靈漁網」的廢棄漁網。

子昂:為什麼是漁網?因為廢棄漁網是海洋塑膠污染中最致命的一種。它們被設計來捕撈海洋生物,被遺棄在海中後,會繼續無差別地纏繞、困死海龜、海豚、鯨魚等各種海洋動物,每年造成的死亡數量高達數十萬。

雅文:Bureo的創辦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在2013年成立了這家B型企業。他們的核心計畫叫做「Net Positiva」,直接與南美洲如智利、秘魯等地的漁業社區合作,建立了一套漁網回收獎勵機制。漁民們可以將汰換的舊漁網交給Bureo的回收站,不僅解決了廢棄物處理問題,還能獲得一筆額外收入。

子昂:這些回收來的漁網,會在Bureo的處理設施進行分類、清潔、粉碎,最後再生成為一種名為「NetPlus®」的100%再生塑膠顆粒。這套供應鏈是完全可追溯的,確保了原料的來源與品質。

雅文:最關鍵的來了,Bureo成功地為這種再生材料找到了市場出口。他們與超過35個知名品牌合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戶外運動品牌Patagonia。Patagonia的許多產品,像是帽子的帽簷、甚至是經典的羽絨外套布料,都開始採用NetPlus®材料。這就創造了一個穩定的需求,讓整個回收鏈得以持續運轉。

子昂:而且Bureo的影響力不止於此。作為「1% for the Planet」的成員,他們會將年銷售額的1%捐贈出來,資助漁業社區的在地計畫,例如建立海洋哺乳動物康復中心、或是在地小學的生態花園計畫等。這展現了一種更深層的思考: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要回饋並賦權給第一線的社區。

台灣案例:FNG 世代設計 – 串連社會角落的溫柔革命

雅文:Bureo的模式啟發我們,成功的循環經濟,往往需要從頭打造一條全新的供應鏈。而在台灣,也有一家社會企業正在做類似的努力,他們是「FNG 世代設計」。

子昂:FNG是「For Next Generation」的縮寫,為了下一代。他們的起點,是台灣最常見的廢棄物——寶特瓶。但他們切入的角度非常獨特,不只看見了廢棄物,更看見了廢棄物背後的人。

雅文:沒錯。FNG的第一個創新,是改變了回收的經濟模式。他們直接以高於市價五倍的價格,向第一線的拾荒者或個體回收戶收購寶特瓶。這個舉動的意義非常深遠,它直接提升了社會中最弱勢的回收工作者的收入,讓他們辛苦的勞動,能獲得更合理的報酬。

子昂:他們的第二個創新,是串連了台灣過去的產業記憶。他們將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的布料,交給台灣的「代工媽媽」們進行縫製。這些媽媽們很多是台灣紡織業盛行時期的熟練技術工,隨著產業外移而頓失依靠。FNG的模式讓她們能在家工作,重新獲得一份有尊嚴的收入,也讓珍貴的技藝得以傳承。

雅文:透過這樣的模式,FNG在2018年推出了他們的旗艦產品「寶特袋」,一個100%由回收寶特瓶製成的環保袋。這個兼具環保理念與社會關懷的產品,在群眾募資平台上一炮而紅,募得了超過1,800萬台幣的資金,證明了市場對於這種「有溫度的產品」的強烈支持。

子昂:近年來,他們還推出了更具行動力的計畫——「好歸塑巡迴車」。這是一台移動式的寶特瓶回收處理機,它會開進社區、校園,讓民眾親手將清洗、去膜的寶特瓶投入機器,幾秒鐘後,瓶子就變成了可以直接再利用的塑膠碎片。這不僅是回收,更是一場生動的環境教育。

雅文:從Bureo到FNG,我們看到一個共同點。他們真正的創新,不只是一個再生產品,比如一個滑板或一個提袋。他們真正的創新,是建立了一整個新的「系統」,一個包含社會、物流、經濟誘因在內的完整供應鏈。這不只是產品設計,更是「系統設計」,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模式如此深刻且難以複製。

草根革命:公民的力量

子昂:雅文,剛剛我們談了很多企業和組織的努力,他們用商業模式和科技來解決問題。但其實,還有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它來自民間,來自每一個關心這片土地的公民。當環保行動結合了創意、數據和對地方的愛,一場草根革命就此展開。

RE-THINK 台灣:把淨灘變成一場尋寶遊戲

雅文:首先,我們要介紹一個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淨灘想像的組織——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他們在2018年推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計畫,叫做「海廢圖鑑」。

子昂:「海廢圖鑑」?聽起來很像我們小時候玩的「寶可夢圖鑑」。

雅文:完全正確!他們就是把淨灘變成了一場真實世界的「抓寶」遊戲。參與淨灘的志工不再只是低頭撿垃圾,而是化身為「海廢調查員」。他們會辨識、分類、記錄撿到的廢棄物,然後上傳到一個全國性的資料庫。

子昂:這本線上的「圖鑑」非常有趣,它把常見的海洋廢棄物,像是塑膠瓶、拖鞋、漁業浮球,甚至是數十年前的軍糧包,都幽默地描繪成一種「海中怪物」,還有自己的編號、出沒地點、常見度和「殺傷力」。例如,他們會標示出,伴隨著東北季風,來自中國的海漂寶特瓶,就特別容易在北海岸被「捕獲」。

雅文:這個模式的影響是多層次的。首先,它徹底改變了淨灘的體驗。它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場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樂趣的活動,大大降低了公眾參與的門檻。其次,它用一種非常輕鬆、不說教的方式,讓大眾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海岸上到底有哪些垃圾,它們從哪裡來。

子昂:最重要的是,這是一項規模龐大的「公民科學」計畫。每一筆由公民上傳的資料,都匯集成珍貴的數據,成為了RE-THINK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議時最有力的後盾。他們用數據說話,推動源頭減量的政策改革。

O2 Lab 海漂實驗室:來自島嶼的藝術反擊

雅文:如果說RE-THINK是用「遊戲化」來動員大眾,那麼在台灣的離島澎湖,則有一群人用「藝術」來發聲。他們是「O2 Lab 海漂實驗室」。

子昂:澎湖的海洋廢棄物問題特別嚴重,因為地理位置和洋流的關係,每年冬天,東北季風會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垃圾帶到它的沙灘上。

雅文:O2 Lab的創辦人唐采伶,原本是從台灣本島移居到澎湖。當她親眼目睹這片美麗的海岸被垃圾覆蓋時,她決定用她的方式來回應。她沒有停留在不斷地撿拾,而是創立了這個實驗室,將海漂廢棄物轉化為創作的媒材。

子昂:他們的作品非常具有在地性與震撼力。他們直接使用在澎湖海灘上撿到的廢棄物,特別是大量的漁業浮球、漁網和保麗龍,來創作大型的地景藝術。例如,他們舉辦的「海廢地景藝術節」,就在公園的草地上,打造出好幾隻巨大的「海廢怪獸」。

雅文:這些怪獸不是憑空想像的,它們的身體,就是由那些傷害海洋的廢棄物所構成。當你站在這些色彩斑斕卻又令人心痛的雕塑前,那種視覺衝擊力是非常強大的。它不像數據報告那樣冰冷,而是直接用藝術的形式,訴說著這片海洋正在經歷的傷痛。

子昂:O2 Lab的模式告訴我們,環保行動可以是一種文化表達,一種與土地深刻連結的在地實踐。他們的藝術品,不僅僅是裝飾,更是澎湖這片土地對世界發出的無聲吶喊。

雅文:從RE-THINK的遊戲化,到O2 Lab的藝術化,這兩個台灣在地的案例,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最能打動人心的環保行動,往往不是來自於責任或義務感,而是源自於人類內在的動機,像是玩樂、創造、以及對家鄉的認同感。他們成功地將一個負面的行動——「清理垃圾」,轉化為一個正面的體驗——「探索發現」、「藝術創作」和「社群連結」。這或許才是讓公民力量得以永續的關鍵。

結論:一個希望的生態系

子昂:這趟旅程下來,最深刻的感受是,面對海洋廢棄物這個巨大的挑戰,答案從來不是單一的。

雅文:這些不同的方法,並非相互排斥,而是互補的。大規模的科技清理,可以解決存量問題;創新的商業模式,可以提供持續的資金和動力;而公民的參與和教育,則是從根本上改變觀念和行為的基石。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對抗這場危機的全球免疫系統。

子昂:那麼,身為聽眾的我們,可以在這個生態系中扮演什麼角色呢?其實,我們的選擇,就是最強大的力量。首先,作為一個「消費者」,你的錢包就是你的選票。當你選擇購買一個由海洋廢棄物再製的產品,無論是一雙鞋或是一個環保袋,你不只是在買一個物品,你是在為一個解決方案投票,是在資助下一次的淨灘行動。

雅文:其次,作為一個「公民」,你的參與就是最寶貴的資源。你可以加入一場淨灘活動,親眼看看我們的海岸線正在發生什麼。你也可以關注像RE-THINK這樣的組織,他們的公民科學數據,正是推動政策改變的關鍵。你的參與,能讓改變的聲音,變得更大聲。

子昂:這場挑戰沒有局外人。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和行動,共同守護這片給予我們生命的藍色星球。

雅文:感謝您收聽這一集的《格外農品格來聊》。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為您帶來一些新的啟發。如果您喜歡這集 Podcast,別忘了訂閱、並分享給你的朋友。《格外農品格來聊》每週六固定更新,我們下次見囉,掰掰!

子昂:掰掰!


相關商品


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
繼續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