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華重點:
一、驚人的食物浪費現況
全球規模:全球家戶每天浪費超過「十億份餐點」 。食物的損失與浪費,佔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 8% 到 10%,其碳排量比歐盟 27 國的總和還高 。
台灣現況:2023 年台灣生活垃圾總量創下 1158 萬噸新高 。儘管資源回收率高,但在處理食物浪費上仍有極大進步空間 。
二、三大創新解決方案
1.AI 科技進入廚房:從源頭精準管理
痛點:飯店、餐廳等商業廚房平均浪費 5% 至 15% 的食材,但過去難以追蹤與管理 。
解方:英國公司 Winnow 開發出 AI 廚餘追蹤系統 。廚師丟棄廚餘時,攝影機與磅秤會自動辨識品項和重量,並產生數據報告 。
成效:將浪費從模糊的「成本」轉化為可管理的「KPI」 。希爾ton飯店集團一年省下 65,000 美金;IKEA 則成功減少 54% 的食物浪費 。
2.剩食 App 興起:為末端剩食創造新市場
痛點:餐廳、麵包店當天未售完的剩食,因量少、分散且具時效性,難以由傳統食物銀行回收 。
解方:丹麥的 Too Good To Go 和台灣的 Tasteme 等 App ,讓店家將剩食打包成「驚喜包」或「福袋」,消費者能以優惠價格線上預訂後自行取貨 。
成效:創造了店家、消費者與地球的三贏局面 。此模式透過「去中心化」的數位媒合平台,解決了剩食回收的「最後一哩路」物流難題 。
3.食物升級再造 (Upcycling):賦予廢料新價值
痛點:產地的「格外品」(醜蔬果)和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如豆渣)是龐大的浪費來源 。
解方:將廢料轉化為高價值原料,並透過品牌行銷,創造全新的「超級食材」 。
格外品:美國 Full Harvest 建立 B2B 平台,媒合醜蔬果給食品加工廠;格外農品 則將格外水果製成果醬等 B2C 產品 。
副產品:英國 Toast Ale 與台灣蝶釀永續回收剩餘麵包來釀造啤酒 。美國
Renewal Mill 則將製造豆漿、燕麥奶剩下的豆渣與殘渣,再製成高營養的無麩質麵粉或蛋白粉 。
「食物浪費創新者模式一覽表」
| 公司名稱 | 目標環節 | 商業模式 | 關鍵創新 |
| Winnow | 商業廚房 | B2B 技術訂閱 | AI 廚餘追蹤 |
| Too Good To Go / Tasteme | 零售/餐廳剩食 | B2C 市集 App | 媒合消費者與剩食 |
| Full Harvest / 格外農品 | 產地剩食/格外品 | B2B 市集 / B2C 產品 | 為格外品創造價值 |
| Toast Ale / 蝶釀永續 | 生產副產品 | B2C 升級再造產品 | 用剩餘麵包釀酒 |
| Renewal Mill | 生產副產品 | B2B 升級再造食材 | 用殘渣製造新式麵粉 |
食物浪費,Food Waste,剩食,Surplus Food,Leftovers,廚餘,Kitchen Waste,升級再造,Upcycling,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格外品,醜蔬果,Imperfect Produce,零浪費,Zero Waste,剩食 App,惜食 App,驚喜包,福袋,Surprise Bag,B2B 食物平台,B2B Food Platform,永續啤酒,Sustainable Beer,AI 廚房,AI 廚餘追蹤,Tasteme,Too Good To Go,Winnow,格外農品 ,Goodwill Foods,Toast Ale
逐字稿
EP94 從廚餘到黃金:AI、App與啤酒如何掀起全球零浪費革命?
子昂: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格外農品格來聊》,我是子昂。
雅文:我是雅文。子昂,上一集我們聊路殺標本與外來種商機:從生態災難到永續創業,話題比較沉重。今天,我想換個心情,來聊一個充滿希望和創意的題目。所以這集的題目是:「從廚餘到黃金:AI、App與啤酒如何掀起全球零浪費革命?
子昂:沒錯。我們常常在談「問題」,但今天,我們要聚焦在「解方」。這個問題,其實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甚至就在我們家裡的廚房和餐桌上——那就是「食物浪費」。
雅文:說到食物浪費,其實也跟我們「格外農品」的初衷息息相關。我們一直在努力的,就是讓那些因為外觀不符合市場標準,但品質完全沒問題的「格外品」,能有被好好利用的機會,不要被浪費掉。但這只是整個食物浪費巨大拼圖中的一小塊。
子昂:為了讓大家理解這個拼圖有多大,我們先來看幾個驚人的數字。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的最新報告,全球家戶每天浪費的食物,加起來超過「十億份餐點」。更可怕的是,整個食物的損失與浪費,佔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 到10%。
雅文:8%到10%!我來給大家一個背景數據,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的溫室氣體(GHG)排放報告,2023年以中國16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球排放量30%為最高,美國占11%,印度占8%、歐洲聯盟(EU)27國合計占6%,等於是說,如果「食物浪費」是一個國家,它的碳排量比歐盟27國加起來還高耶。這個規模真的超乎想像。
子昂:把鏡頭拉回台灣,情況同樣不樂觀。2023年台灣的生活垃圾總量,已經連續第三年突破一千萬噸,創下 1158 萬噸的新高。而處理這些食物浪費,每年要花掉納稅人幾十億的預算。這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矛盾:台灣在資源回收方面是世界頂尖的模範生,回收率非常高。但在處理更複雜的食物浪費議題上,我們顯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雅文:這個矛盾點很有意思。它似乎在說,處理食物浪費,光靠傳統的回收分類是不夠的。它牽涉到更複雜的商業模式、供應鏈、甚至是消費者的行為與心態。這也正是為什麼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些新創公司這麼令人興奮,因為它們不是用老方法,而是用全新的思維和科技,來挑戰這個世紀難題。
子昂:是的,今天我們就要帶大家環遊世界,從倫敦的星級飯店廚房,到歐洲街角的麵包店,再回到我們台灣的超商,看看一群聰明的創業者,如何用 AI、手機 App,甚至是釀啤酒的技術,把本來要被丟掉的廚餘,變成真正的黃金。這不只是在解決問題,更是在開創一個全新的「零浪費經濟」。
廚房裡的全知之眼:AI 如何讓浪費無所遁形
子昂:好,那我們就從浪費發生的「熱點」開始聊起——商業廚房。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像是飯店、餐廳、企業員工餐廳這些地方,平均會浪費掉採購買食材總量的5%到15%。這背後都是白花花的成本。
雅文:5%到15%聽起來好像還好,但如果一間大型連鎖飯店集團,一年食材採購費用是幾億元,那浪費掉的金額就是幾千萬,非常可觀。過去,廚房裡的浪費很難被精準追蹤,大家只知道有浪費,但不知道「浪費了什麼」、「浪費了多少」、「為什麼會浪費」。
子昂:這就是科技可以切入的痛點。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第一家公司,是來自英國的 Winnow。他們開發出了一套系統,可以說是廚房裡的「全知之眼」,讓食物浪費無所遁形。
雅文:聽起來很厲害,它是怎麼運作的?難道廚師每丟一樣東西,都要手動輸入記錄嗎?那樣也太麻煩了。
子昂:這就是它聰明的地方。Winnow 最新的系統叫做「Winnow Vision」,主打一個叫「Throw & Go」的概念,也就是「丟了就走」。廚房人員就像平常一樣,把廚餘丟進指定的垃圾桶。這個垃圾桶下方有一個智慧磅秤,上方則有一個攝影機。當廚餘被丟進去時,攝影機拍下照片,AI 人工智慧就會自動辨識這是什麼東西——是切剩的紅蘿蔔皮、沒用完的鮭魚肉,還是烤焦的麵包——然後結合磅秤的重量,即時、自動地完成記錄。
雅文:哇,這真的解決了最大的問題!把一個原本需要額外人力的枯燥工作,變成一個無縫、自動化的數據收集過程。這等於是把實體的「丟棄」這個動作,轉化成數位的「數據」。
子昂:完全正確。更重要的是後續的分析。這些數據會被上傳到雲端,系統每天、每週都會自動產生分析報告,用非常簡單易懂的圖表,寄給廚師和餐廳經理。報告會清楚地告訴他們:「昨天你們浪費最多的前三名食材是什麼,價值多少錢。」、「過去一週,自助餐的炒飯平均剩下3公斤,可能生產過量了。」
雅文:這就產生了一個關鍵的轉變。過去,「浪費」對一間餐廳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模糊的「營業成本」。但透過數據化,它變成了一個可以被量化、被追蹤、被管理的營運指標 (KPI)。當主廚看到具體的數字和品項,他就能做出精準的決策,例如調整採購量、優化菜單設計,或是改變食材前處理的流程,從源頭減少浪費。
子昂:而成效也非常驚人。我們來看幾個實際案例。全球知名的希爾頓飯店集團 (Hilton) 就導入了 Winnow 的系統。在杜拜的Jumeirah 希爾頓飯店,光是透過這套系統,一年就省下了 65,000 美金的食材成本。他們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推動的「綠色早餐活動」,更是在 13 家飯店成功減少了 62% 的食物浪費。
雅文:還有另一個大家很熟悉的品牌,IKEA 宜家家居。他們在全球 32 個國家的分店餐廳,也全面導入 Winnow。成果是,他們的食物浪費比 2017 年的基準線,成功減少了 54%,換算下來,總共為公司省下了 3700 萬美元的採購成本,也等於讓 2000 萬份餐點免於被丟棄的命運。
子昂:這也證明了這套模式的可行性和高投資報酬率。Winnow 提到,他們的客戶通常在第一年就能看到 2 到 10 倍的投資回報,並且能降低 2% 到 8% 的食物採購成本。當然,市場上也不只 Winnow 一家,他的主要競爭對手,來自美國的 Leanpath,也同樣利用 AI 追蹤器和數據儀表板,幫助商業廚房達到類似的成效。這代表這已經是一個正在快速成長的產業。
雅文:所以,科技在這裡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發明一個很酷的垃圾桶,而是透過「數據化」,賦予廚房團隊管理浪費的能力,進而改變整個廚房的運作文化,從「憑感覺」,走向「看數據」,這才是最根本的改變。
口袋裡的革命:剩食 App 如何串起珍惜食物的供應鏈
雅文:剛剛我們談的是在生產端,如何用 B2B (企業對企業) 的科技來減少浪費。接下來,我們要轉換場景,來到供應鏈的末端——也就是餐廳、麵包店、超市這些零售端。這裡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當天沒賣完,但品質完全沒問題的「剩食」。
子昂:這些剩食的處理,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物流難題。傳統的食物銀行或慈善機構,很難去處理這種「量少、品項多、地點分散、而且有時效性」的剩食。你想想,一間麵包店晚上剩下 10 個麵包,另一間自助餐店剩下 5 份便當,要派專車去回收,成本太高了,根本不划算。
雅文:結果就是,這些明明還能吃的食物,最後往往只能被當作廚餘丟掉。為了解決這個「最後一哩路」的難題,一種全新的 B2C (企業對消費者) 商業模式應運而生,那就是「剩食 App」。
子昂:這方面的全球先驅,是一家來自丹麥哥本哈根的新創公司,叫做「Too Good To Go」,意思就是「太好吃了,不能丟」。他們的模式非常簡單,也創造了驚人的影響力。至今,他們已經在全球拯救了超過 4 億份餐點。
雅文:4 億份!太驚人了。它的 App 是怎麼運作的?
子昂:核心概念叫做「驚喜包 (Surprise Bag)」。合作的店家,像是麵包店、咖啡廳、超市,在每天營業結束前,會把當天沒賣完的商品,打包成一份「驚喜包」。消費者只要打開 App,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店家提供驚喜包,然後用非常優惠的價格,通常是原價的三分之一或更低,線上預訂,然後在指定的時間到店家親自取貨。
雅文:我明白了!這真的是一個三贏的模式 (win-win-win)。對店家來說,原本要變成負債 (處理成本) 的剩食,現在變成了額外收入。對消費者來說,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享用到美味的食物。對地球來說,當然就是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和碳排放。
子昂:更巧妙的是,它解決了剛剛提到的物流問題。它把「物流」這個最困難的環節,去中心化了。庫存就放在店家,而最後一哩路的運送,就由消費者自己完成。這個 App 扮演的角色,其實是一個即時、超在地的媒合平台,用輕巧的數位方式,串連起一個過去不存在的剩食供應鏈。
雅文:這種聰明的模式,在台灣也看得到!我們的聽眾朋友可能也用過,就是「Tasteme」這個 App。它的概念和 Too Good To Go 非常類似,同樣是讓消費者用優惠的價格,購買店家的「良食福袋」。
子昂:沒錯,而且 Tasteme 在台灣也串連了非常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像是新東陽、一之軒麵包、CoCo 都可、聖瑪莉麵包店等等。這讓「惜食」這件事,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口號,而是你我用手機滑一下,就能輕鬆參與的日常行動。
雅文:從 Winnow 的 AI 廚房,到 Tasteme 的手機 App,我們看到科技正在用不同的方式,為食物浪費這個老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方。一個是從源頭精準管理,一個是為末端創造新的市場。
從剩餘到升級:當格外品與副產品成為新世代的珍寶
子昂:剛剛我們聊的,都還是「原本可以被直接食用」的食物。但其實,食物浪費的版圖,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廣。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發生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例如,產地的「格外品」,以及食品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
雅文:這就要提到我們一直在談的「格外品」了。消費者已經被市場教育成習慣看到外觀完美、大小一致的蔬果。但農作物是天然的,本來就會長得奇形怪狀、或是有點瑕疵。這些營養和風味都沒問題的蔬果,卻常常在產地就被淘汰,無法進入市場。
子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有一家叫做「Full Harvest」的新創公司,他們建立了一個 B2B 的線上平台,專門媒合那些擁有格外品或過剩農產品的農夫,以及需要大量採購蔬果的食品加工廠。等於是為這些「醜蔬果」開闢了一個穩定、可靠的銷售管道。
雅文:這就跟我們「格外農品」在做的事情很像,我們是把這些格外水果,加工成果醬、水果氣泡麥汁等產品,賦予它們新的價值,直接賣給消費者。Full Harvest 則是建立一個更大的平台,讓整個產業鏈都能更有效率地利用這些資源。
子昂:除了格外品,另一個更大的浪費來源,是食品加工的「副產品」。這也催生了一個更酷的概念,叫做「食物升級再造 (Upcycling)」。它的核心精神,就是把某個製程中本來要被丟棄的「廢料」,轉化成另一個產品更有價值的「原料」,實現真正的循環經濟。
雅文:聽起來很棒,有沒有一些有趣的例子?
子昂:當然有,我們先從大家最喜歡的飲料開始——啤酒。英國有一家非常有名的社會企業,叫做「Toast Ale」,意思是「為吐司乾杯的愛爾啤酒」。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回收三明治工廠切下來的吐司邊,或是麵包店當天沒賣完的剩餘麵包,來取代釀造啤酒時所需要的四分之一的大麥麥芽。
雅文:用麵包釀啤酒!這太有創意了。其實啤酒的起源,最早也跟麵包有關係,這算是回歸傳統了。
子昂:沒錯。而且這個模式不只在英國,在台灣也正在發生!有一家台灣的年輕新創團隊,叫做「蝶釀永續 (Baked Tipsy)」,他們也用同樣的理念,回收剩餘的麵包來釀造「永續啤酒」,而且風味非常獨特。這證明了,好的點子是會跨越國界的。
雅文:除了把麵包變啤酒,還有沒有更顛覆想像的升級再造?
子昂:接下來這個,可以說是食物升級再造的下一個前沿。美國有一家公司叫「Renewal Mill」,他們專門處理植物奶工廠的副產品。例如,製作豆漿後會剩下大量的「豆渣」,英文叫 Okara。一般豆渣可能就拿去做肥料或飼料,價值很低。
雅文:但 Renewal Mill 把它們乾燥、研磨,變成一種高纖維、高蛋白質、無麩質的「豆渣粉 (Okara Flour)」。這種新式麵粉,可以加到餅乾、麵包、甚至是玉米片裡面,提升營養價值。他們也用同樣的技術,把燕麥奶的殘渣,變成「燕麥蛋白粉」。
子昂:這整個過程最關鍵的地方,其實在於「品牌敘事」的轉變。他們不是在賣「廢料」,而是在賣一種全新的「超級食材」或「升級再造原料」。他們把「永續」這個價值,變成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雅文:我懂了。這不只是食品科技的創新,更是品牌行銷的創新。他們成功地為這些過去被視為「廢物」的東西,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有價值的產品類別,讓消費者願意買單。這也告訴我們,要解決產業層級的食物浪費,不只要改變我們「製造」什麼,更要改變我們如何「看待」與「定義」這些原料。
你的選擇,決定食物的未來
子昂:今天我們從 AI 廚房,聊到剩食 App,再到用麵包釀啤酒、用豆渣做麵粉。我們看到,解決食物浪費的方案,其實是多點開花的,它遍佈在從產地、廚房、零售到消費者的整個供應鏈上。
雅文:這些案例最鼓舞人心的地方在於,它們都不是傳統的慈善捐贈,而是可持續、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這些創業者證明了,解決環境問題和創造經濟價值,不但不衝突,反而可以相輔相成,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子昂:沒錯。在節目的最後,我們也想邀請每一位聽眾,一起成為這場零浪費革命的一份子。這場革命,其實就從我們每天的選擇開始。
雅文: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你可以下載像 Tasteme 這樣的 App,用行動支持那些不浪費食物的店家。你也可以在購物時,多支持像我們 格外農品 這樣,致力於利用格外品、或是升級再造食材的品牌。你的每一次消費,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子昂:如果你是「餐飲從業人員」,或許可以開始研究,如何將 Winnow 這樣的數據管理工具,導入你的廚房。或者,開始思考如何從 Full Harvest 這樣的平台,採購更永續的食材。
雅文:而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能做的,是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食物的態度。不再追求外觀的完美無瑕,而是去欣賞食物真實的樣貌與風味。在家裡,我們可以更好地規劃採買,學習保存食材的技巧,發揮創意,讓所有食物都被充分利用。
子昂:為了方便大家回顧今天提到的精彩案例,我們也整理了一份「食物浪費創新者模式一覽表」,會放在本集的資訊欄中,歡迎大家參考。
雅文:食物浪費的問題雖然巨大,但今天分享的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改變正在發生。從一個個聰明的點子,到一個個成功的商業模式,我們看到了一條清晰、而且充滿希望的前進道路。
子昂:這條路上沒有局外人。它需要政府、企業、還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讓我們用日常的選擇,一起投下支持永續未來的贊成票。
雅文:感謝您收聽這一集的《格外農品格來聊》。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為您帶來一些新的啟發。如果您喜歡這集 Podcast,別忘了訂閱、並分享給你的朋友。《格外農品格來聊》每週六固定更新,我們下次見囉,掰掰!
子昂:掰掰!
資訊欄
「食物浪費創新者模式一覽表」
| 公司名稱 | 目標環節 | 商業模式 | 關鍵創新 |
|---|---|---|---|
| Winnow | 商業廚房 | B2B 技術訂閱 | AI 廚餘追蹤 |
| Too Good To Go / Tasteme | 零售/餐廳剩食 | B2C 市集 App | 媒合消費者與剩食 |
| Full Harvest / 格外農品 | 產地剩食/格外品 | B2B 市集 / B2C 產品 | 為格外品創造價值 |
| Toast Ale / 蝶釀永續 | 生產副產品 | B2C 升級再造產品 | 用剩餘麵包釀酒 |
| Renewal Mill | 生產副產品 | B2B 升級再造食材 | 用殘渣製造新式麵粉 |